四川夏日高温天气来袭,大多数人都在喊热热热,近日,对于在职员工来说有一个好消息,从2024年8月1日起,四川省高温津贴标准调整了,由每人每天10—18元调整为每人每天13—23元。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吧!
一、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高温天气作业的,应当发放高温津贴,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二、四川省高温津贴标准由每人每天10-18元调整为每人每天13-23元。各市(州)结合实际,合理确定本地区高温津贴标准,并在10个工作日内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三、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含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不含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四、用人单位应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具体工作条件,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制定规章制度等方式,依法建立健全高温津贴支付制度,确定本单位高温津贴发放的具体岗位和工种等。
五、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按标准发放高温津贴,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对不按规定发放劳动者高温津贴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六、调整后的高温津贴标准从2024年8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四部门《关于调整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8〕105号)同时废止。
常见问题:
1、什么是高温津贴?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包括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包括33℃)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2、因高温津贴停止作业,扣工资?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3、用人单位注意事项
用人单位可以采取措施,有效地保护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健康和安全,提升工作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1.改善工作环境
提供降温设施:安装空调、风扇、冷却系统等设备,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
加强通风: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使用排风扇或开窗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和温度。
设置避暑区:设立专门的休息区,让员工在高温工作间歇期间可以休息和降温。
2.调整工作安排
调整工作时间:在高温时段(如中午和下午)避免户外或高温作业,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工作。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缩短工作时间:在高温天气条件下,缩短每日工作时间,减少劳动强度。
3.提供防暑降温物品
发放清凉饮品:为员工提供足够的清凉饮料,如冰水、饮料和电解质补充液,以预防脱水和中暑。
提供防暑用品:如防晒霜、凉爽的工作服、遮阳帽等,帮助员工减少直接暴露在高温下的时间。
4.健康和安全培训
开展防暑知识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防暑降温知识培训,教导他们如何识别中暑症状和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员工如何应对高温导致的健康问题,如中暑或脱水。
5.定期检查和评估
监测工作环境温度:定期测量和记录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健康监测:定期检查员工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6.法律合规
遵守法律法规: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高温天气下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按照规定支付高温津贴。